折叠屏?领跑不了现在,改变不了未来
折叠真的是一件很有趣的事。
你说了出格的话,会被折叠。
你挣了出格的钱,会被折叠。
你研制出了出格的技术,你猜怎么着?也会被折叠!
随着具备折叠技术的厂家越来越多,产品竞争力越来越强,我这个划算男孩儿,是时候和大家聊聊~折叠屏了。
从 2019 年三星推出 GALAXY FOLD ,驴肉火烧般的折叠屏用来尝鲜,到 2022 年迟到的 VIVO 填补上最后一块空白,追求常用。3 年时间,我们看到一个产品从稚嫩走向愚蠢。。。不是,走向成熟。
那今天的折叠屏做到了哪些三年前没有做到的事情呐?
我觉得唯一被攻克的,只有非折叠屏用户最关心的 ―― 折痕。
三年前,如果有人说三星初代 FOLD 折痕不明显,这人要么是收了钱嘴硬,要么是花了钱嘴硬。今天,不管是 FIND N 还是子承父业的 MAGIC V 、还是 X FOLD ,还是 MATE XS2 折痕在点亮屏幕后都可以忽略不计。
这样就好了,2021 年下半年至今,已经没有任何一家厂商会因为折痕而劝退用户了。
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不妨短暂的回看一下过去,找找现成的答案。回答下,什么是按键机做不到的,必须用触摸屏?
这是触屏和实体按键碰撞出火花的年代,2008 年。
2008 年,IPHONE 已经发布到第二代,和初代极为相似的外观似乎证明了这个设计会成为主流。但天才和蠢材都是事后诸葛亮的结论,当时的参与者谁也不知道结局会走向哪里。
这款手机可以说是操作元素拉满,既有金刚键,又有轨迹球,又是触摸屏,还有全键盘。毕竟初来乍到,自然是能怼的都怼上,老缝合怪了。
紧接着,2009 年诺基亚推出了全班仅 1 到 2 人买得起的 N97 。摩托罗拉推出了 DROID ,中文名是 “ 里程碑 ” 。二者似乎都在全键盘和全触屏这个交叉口犹豫。
而吸取了市场教训的先行者 G1 ,很快发现了全键盘和触屏之间天然的矛盾,如果你今天打开海鲜市场,会发现所有的 G1 键盘基本上都是新的。HTC 没有犹豫,在 G2 上,毫不留情的砍掉了侧滑全键盘,决定拥抱纯触摸屏。
同年的摩托罗拉,推出了街机戴妃,加入了全屏触摸的大军。
诺基亚则推出了 N8 ,和 N97 相比,除了砍掉了正面的物理按键,砍掉了侧滑全键盘,更重要的是它搭载了最新的塞班 3 系统,我们看到塞班三的第一眼就知道,这是一个基于 “ 触摸 ” 这种操作逻辑的系统。
摩托罗拉有 DROID X ,诺基亚有 N9 ,HTC 有经典的刷机王 HD2 ,有 HERO 、有 G7 ,谷歌有奶昔 ONE ,奶昔 S ,苹果有 IPHONE 4 。
这些没什么关联的机器,都是各个品牌对于 “ 触屏 ” 或者说 “ 多点触控 ” 的逐步认可,品牌或许会犹豫,但历史的车轮一秒都不会停下,自始至终都是哪儿挣钱往哪儿开。
那正确的方向,自然是挣钱的方向。
触摸最先解决的是对于选择路径的依赖,以往不管是轨迹球还是导航键,你所有的操作都需要选中-确认-选中-确认-选中-确认,触摸屏带来了一键直达。这是按键做不到的,这是点。
一键直达后,操作可以变得连续,比如横滑,下拉,于是出现了 UI 和控制菜单,你可以在主界面快速浏览应用,可以拖动网页停留到你想要的地方,可以下拉菜单进行设置。这是按键做不到的,这是线。
操作变得连续后,出现了水果忍者、神庙逃亡、地铁跑酷、狂野飙车、愤怒的小鸟这种基于多点触控的才艺展示般的游戏,手机的娱乐方式逐渐横过来了。这是按键做不到的,这是面。
当我们把 08 、09 、10 这三年的产品放在一起就会发现,实体按键的占比越来越小,留给下巴的空间,不多了。吹手机的屏占比,成了发布会的一个重要环节,就像吹手机的厚度一样。
这些试探,都在朝着一个清晰的方向迈进。那就是触屏!更大的触屏!没有任何按键的触屏!
这种进化是被普遍认可的,因为体积不变的情况下,屏幕占比越高,能看的内容自然越多,看起来也越科幻。
这些对于触屏的质疑,都伴随着一款款成熟且低价的产品消失的无影无踪。
当屏占比大的不能再大的时候,想要继续扩张野心,要么惦记背面儿,就像芝麻烧饼那样。要么惦记里面儿,就像肉夹馍那样。
巧了,这两个不同方案的目前最优解,我都有。
MATE XS2 更轻薄,255G 的重量遥遥领先,平摊开来分散了压力显得更轻了。但咱们不要揣着明白装糊涂,因为你买到的是一块屏幕。你的大多数时间,都是用这半块软屏来接收信息,然后揣在兜里两面一起摩擦,如果你恰好还用了自带的保护壳,这个麻烦的操作方式,会让你完全忘记展开它。
你以为我要贬低华为来抬举 VIVO ?当然不是。
VIVO X FOLD 有目前最豪华的硬件表现,和最离谱的重量。我在 X FOLD 的商单里说把它当作主力机是真的,我的减肥计划也没有停止。当这两者结合在一起,你会在每周一三五早上 9 点的常营体育公园,看到一个人一边跑步一边提短裤。
大概两周后,我的小拇指变得稍微有点奇怪,为了改善这种状况,我换上了 13 MINI ,但 60HZ 真的很卡,为了改善这种状况,我换上了 13 PRO 。如果只拿重量说事,显然站不住脚,因为我们经常在地铁上看到别人拿 PRO MAX 机型套一个 2 CM 厚的卡通硅胶壳,这种组合远超 300G 。
我觉得问题并不是出在手机身上,而是我自己身上。
两个品牌的产品都努力的在提高这块大屏的效率,软件也在积极的适配做分屏。
但可能是我不够高效,我没做好一边刷B站一边看微博的准备。
可能是我不够新潮,我没适应左边看信息,右边看完整信息的逻辑。
可能是我不够忙碌,我没找到一边出示行程码一边出示健康码的机会。
这些所谓的 “ 高效生活 ” 让我这个不合格的数码博主有点措手不及。
就像我知道牛油果这玩意儿有营养,但我仍然吃不下去。显然不是折叠屏没准备好,是我没准备好,当然,我也没有打算做出什么改变,只是把它合上了。
牛油果,留给喜欢吃的人吧,我这种山猪,吃不了细糠。
在内折和外折这两个方案面前,我的建议是,出于面子加成和送礼的需求,我毫无疑问推荐你买 XS 2 甚至是两年前的 MATE X2 ,数码茅台可不是说着玩的。
出于实用角度,我仍然觉得 X FOLD 更好,它的功能性是领先的,但很有可能 X FOLD 卖 5000 的时候,XS2 还能卖原价,数码茅台可不是说着玩的。
折叠屏无法带来从按键到触摸的革命,那“ 改变未来 ”自然是无稽之谈,它最大的作用就是折叠本身,是人类掌握科技后沾沾自喜的结果,这里的 “ 沾沾自喜 ” 并不是贬义词,而是一种对于现有科技成果的展示,就像魅族 ZERO ,只不过魅族凉了,折叠屏依旧滚烫。
我觉得折叠屏不会常态化的另一个原因,是退路。作为一个高贵的 “ 媒体老师 ” ,折叠屏所有的缺点都不会真正的影响我,因为我有退路,兜里随手掏出来就是一部安卓旗舰、安卓旗舰、苹果旗舰,哎,谁家遥控器。但对于普通消费者而言,这就是一锤子买卖,每个人的习惯,感受都不一样,这东西尝鲜的代价太高了。折叠屏再难以忍受的缺点,对于我们这种 “ 非消费者 ” 而言,就像是城市里的孩子去农村参加变形记一样,体验生活罢了。在这种富裕的条件下得出的所谓 “ 折叠屏成了 ” 的结论,就像是从乡下回到城市里的有钱孩子总结出的愚蠢感悟一样,空中楼阁罢了。
比如雷总,在发布会上,一定要给自己用折叠屏加一个使用场景,说自己有看表格的需求,用折叠屏很方便。在 11 月份遥控器卖不掉的时候又强调了一次,发了微博,微博后缀,小米 CIVI 。当你对使用场景设限的时候,这就是一种不自信。没人会说: “ 使用前置摄像头可以让你拍到自己 ” ,也没人会说 “ 使用原装快充可以让手机快速充满电 ” ,但折叠屏发布的时候各家都会说: “ 我可以用折叠屏看表格看表格看表格 ” 。折叠屏在价格上缺失的竞争力,需要靠发布会嘴遁来往回找补。这本质上和我家狗会握手所以我逢人便展示是一样的道理,因为我知道如果它不会握手,那就泯然众狗矣。
一台不展开用的折叠屏就像一条不会握手的狗。
你多数时间不会将它展开,就像你不会每天都让你家狗握手。
折叠屏是不是一个当下最科幻的产物,绝对是。
当后人缅怀今天时,记得在它的葬礼上歌颂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