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祖彦院士:下一代主流显示技术激光电视符合“三化”发展方向
中国电视产业经过40多年的快速发展,市场由增量市场转变为存量市场,整个行业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如何在困境下实现彩电技术的革命性突破,以此来推动彩电存量市场的更新?这是各大彩电品牌实现产业突围的方向。
在更替当下液晶电视的未来技术方向上,可谓百花齐放。有上市10多年的OLED,有近期开始萌动的MINI LED,还有布局市场多年的激光电视。谁将是下一代显示技术的主流?成为彩电市场争论的焦点。
近日,中国工程院院士许祖彦在接受专访时表示:激光电视技术和产品特点符合显示产业超高清化、全色化、绿色化的发展方向,将是下一代显示产品的主流方向。
他认为,显示处于信息产业链的终端,市场巨大。现在全球产业规模每年在3500亿美元左右,我国的产业规模也超过了每年4000亿元人民币。显示产业是大国必争之地。
上世纪30年代,世界上出现了黑白显示技术,到上世纪50年代,产生了彩色显示技术,再到20世纪末,数字显示技术的出现,解决了显示产品的清晰问题。但之前这些技术,都是国外率先实现原理可行的。
激光显示技术早在20世纪60年代就被提出,直到21世纪初才在我国率先实现了原理可行。其原理是以红、绿、蓝三基色激光为光源,通过调控三色激光强度比、总强度和强度时空分布进行显示,解决了图像高保真再现问题。激光谱宽窄、方向性好、功率高,能够精准控制在人眼最佳视觉感知区,易实现8K高分辨高对比度,这些特点是其他所有显示光源无法同时具备的。
近20年来,激光显示技术在我国经历了从原理可行、技术可行到产业可行的三个发展阶段。特别是2015年,杭州中科极光科技有限公司建成国内首条三基色LD激光显示生产示范线,2017年推出世界首台三基色LD激光电视产品。目前,我国激光技术和产业已经迈入国际领先行列,在关键材料、元件、技术、整机及专利等方面已具备自主可控发展产业的条件。从技术到产业,应该说我们在这个领域已经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我们已经有能力结束进口显示产线的历史,圆中国人看中国电视的“中国梦”。
人类获取的信息中有 80% 来自于视觉,显示屏作为人机界面,既要满足人眼观看视觉享受的观感,也要满足观看舒适和人眼健康的需求。激光显示可以实现人眼视觉极限的高保真图像再现,同时其亮度、颜色、帧频等技术指标支撑舒适护眼特性,观看舒适,可以根据观看环境的改变进行波长选择、强度分布的最优调整,来满足人眼最佳观看需求。
许祖彦院士特别强调,激光电视更健康护眼。从成像原理来看,激光显示采用漫反射成像方式,跟人类视觉形成过程一致,与人眼观看大自然万物原理一样,光线首先反射到屏幕,再进入到人眼,所以人眼接收到的光线非常柔和,最适合人眼。
而从工作原理看,激光电视在工作时是全像素反射,将图像和颜色反射到屏幕上,像素之间没有边缘效应,过渡平缓,可以实现全像素发光。在这里,全像素发光有效降低了单位面积内光强,既不耀眼也不刺眼,长时间观看不易引起人眼视觉疲劳――这一点恰恰对于网课总时长较长的孩子非常重要。
与此同时,激光电视可以还原人眼识别自然色彩的70%以上,而传统电视目前最高能还原50%左右,传统投影产品还原度则在30%左右。相比之下,激光电视的颜色优势,还可以用比传统光源电视更低的光强就能实现相同的主观亮度感受,既舒适又节能。
除此之外,人眼视觉感知力与亮度存在一定的线性关系,并且在300―400NIT之间是最佳视觉感知力区域,而激光显示的亮度可以精确控制在这个人眼最佳视觉感知区。而且,激光电视可以满足全天时家用电视观看标准,可以根据环境光的变化有效地调整亮度,不会造成人眼的不舒适。很重要的一点还有:激光电视可以有效规避有害短波蓝光,激光光谱窄、波长可控,可以主动选择规避掉有害波段。
以海信为首的激光电视产业凭借其出色的8 K高分辨显示技术、超大屏高性价比以及健康护眼等优势,正在成为一股势不可挡的潮流席卷新旧更替的彩电业。激光显示技术和激光电视产品也全面展现了中国科技创新的实力和水平,中国彩电业正在主导全球彩电技术的话语权。